很久沒寫東西,一直苦惱部落格的第一篇文章到底要寫什麼?
然而想越多,就越難動筆。
也許應該要像平常帶戶外教育的心態:「先跨出第一步,才會獲得經驗來讓你走出第二步。」
那就來寫寫我投入戶外教育的起點吧!
「戶外教育」是一個專有名詞,在教育領域中,它可能是指「教室外的學習」、凹豆的課程、冒險的活動或非室內的體驗式學習。
先不論戶外教育的分類與概念,我認為「戶外教育」之於我更是一種探索自我的生命旅程。
從小我就對神秘的自然世界充滿好奇。
我經常會抬頭仰望天空去數飛機、欣賞各種奇怪的雲朵,我也是家中唯一會拿老舊望遠鏡去發現星空的人。
國小的圖書館閱讀時間,我總是會反覆看同一本兒童百科,內容是關於亞馬遜森林的蟒蛇、食人魚、鱷魚及那些令人恐懼的動物。
記得小時候我最喜歡的一本課外書是「世界怪奇現象大百科」,內容是關於外星人、美人魚化石、日本河童、尼斯湖水怪、雪怪及各種神秘事件的紀錄。不論這些故事的真偽,它們都是點燃我好奇心的最大泉源!
然而,即使對自然世界充滿好奇,我仍沒有愛上學校的相關科目。
從國小到高中畢業的那些年,我最討厭的科目就是理化、地理、地球科學、化學及物理。
高中地理的大小考我從沒考及格過,物理化學在我高二選擇三類後的第一個學期就徹底放棄了。
然而你知道嗎,我現在書櫃上的書都跟這些科目有關,如山野、水文、地圖、樹木、自然、岩石、地質、化學、天文學、量子力學等。最奇特的就是天文學及量子力學,這些書充滿物理學的公式及專有名詞,我壓根看不懂,但它們卻最能吸引我把書看完。
從「發自內心的厭惡」到「熱愛且主動探索知識」,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呢?
我認為關鍵來自「多年的戶外歷練」。
我從小的成長環境,就沒有「戶外」這兩個字。
我家人及親朋好友沒人在接觸戶外領域,也沒有自然探索類的休閒興趣,所以即使我具備探索自然的好奇心與主動求知的欲望,但我的成長環境缺少這方面的刺激,更遑論那年代還沒在發展戶外教育,學生並沒有探索山林或海洋的機會。
啟發我探索戶外的契機,是因為大學時期我哥覺得我太宅,就給了我一本嘉義地圖,希望我多出去走走。於是某一天,我就真的看著紙本地圖,一人騎機車前往嘉義的梅山太平社區。
短短幾公里的山路,海拔攀升到一千左右。映入眼簾的是翠綠的茶園及遼闊的雲嘉平原,這一幕真的有震驚到我,因為這好像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上到這麼高的海拔?或者說,這是我第一次認真去感受山上的環境,沒想到山上的視野如此的有趣,空間感完全不同!
自梅山一旅後,我開始了用紙本地圖探索嘉義的美好時光。
各種鄉間小路、不明的山路、奇怪的地名、看起來很像是景點的位置…只要機車能到的了,就給它騎看看。
那是智慧手機還沒發明、google衛星地圖及導航都還沒有的年代。關於地圖上的每一處角落、每一個地方的資訊,都無法像現在一樣方便。
現在你只要打開google街景圖或搜尋關鍵詞就幾乎能找到或看到台灣每一處角落的部分資訊,然而在我讀大學時,這些資訊大多只能用你的雙腳去探索。
隨著機車騎行的經驗累積,我對看地圖這件事越來越得心應手。我學會怎麼辨別鄉道、產業道路、省道;學會用東南西北的方位去看地圖;學會在鄉間小路迷失時靠方位去找出路。
除了能力的提升,我的抗壓性與舒適圈也無形中在擴大,畢竟大多時間我都是一個人去探索,這對缺乏旅行經驗又個性內向的我來說,出發前經常是帶有恐懼心情的。
我怕騎山路車子騎到沒油,怕中途遇到意外,怕騎到怪怪的路刁車,怕遇到奇怪的人,怕山路上有落石掉下來,怕晚上騎到沒有路燈的鄉間小路(嘉義很多這種)。
這些現在看起來很不怎樣的小旅行經驗,啟發了我後來單車環島、機車野營、登山獨攀的興趣,更是我能夠找回年幼好奇心的起點。
如果你跟我一樣有著對外在世界的好奇,卻又苦於無伴或無經驗,那你不妨帶著一本紙本地圖,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用未知與期待的心情去探索台灣的鄉鎮,展開新手的冒險之旅吧!
留言
在〈冒險的起點-紙本地圖與機車小旅行〉中有 1 則留言
Hi, this is a comment.
To get started with moderating, editing, and deleting comments, please visit the Comments screen in the dashboard.
Commenter avatars come from Grava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