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我,我們的教育目前最缺少什麼?我認為是「給學生探索自我的機會,而且這個探索必須很長一段時間,讓他們有足夠時間去開發多元的智能。」。
我認為,除了少數真正的天才之外,我們多數平凡人的「聰明才智」與「資質天賦」並無太大落差,但學校的讀書考試會讓我們誤以為「成績差的我,就是笨蛋。」
然而,人類的才能與智能本來就是「多元的」,讀書考試只是多元智能的很小一部分,因它主要使用了背誦、記憶、文字邏輯等方面的智能,並不是人類智能的全部。我認為善於表達、觀察人際關係、動手實作、對事物的覺察力,這些都是人類智能的不同展現。
我在技職學校的那幾年,發現那些玩陣頭或平常看起來很頹廢的學生,有些真的是聰明伶俐或具備某方面的資質。
比如,有位休學兩次回來重讀、每學期仍曠課兩百節以上的「大學長」,因家境問題使他年少就得四處打工賺生活費。雖然他的缺課及對抗老師一開始令人頭痛,但隨著時間相處會發現他洞察人情世故。
我猜測可能因為他很早就到處混飯吃,到處求生存,所以順勢培養出他這方面的能力。後來有些要販賣產品的課程就讓他去嘗試,驚覺他真的反應靈敏又懂變通,反而是關在教室的普通學生都不如他靈巧。
也有一位看起來就是宅男型的男同學,從入學起只要室內課就一定睡,平常就是毫無存在感又內向的人。然而,我當時設計了一種戶外課程是讓他們去不同學校及社區活動中心教小朋友及大人玩桌遊,沒嘗試過還真不知,這位男同學教桌遊時侃侃而談,邏輯清楚,一點都不害羞!
當然也有一些相反的案例,比如我們班的學霸,相較於其他同學他是比較會讀書的,然而某一學期我帶他們去農村跟長輩學竹編技術,他從頭到尾都卡在最初的步驟,即使我已經上網學了一些方法引導他,他仍原地停留,反倒是平常內向、不太與同學互動、各方面表現普通的一位女同學,竹編編的很好且速度全班最快!
這些案例讓我體會到,有非常多的學生具備「學業以外的天賦或潛能」,但如果家庭沒有資源可讓他們去挖掘,學校也缺乏探索自我的機會,那麼,他們就會因學業成績表現不好「而認為自己什麼都學不好」,最終放棄自我,成為低學習成就的那群。
一個社會或文明要能延續,會需要各種智能的人才。比如善於人際關係的,善於數理邏輯的,善於動手做的匠人,善於開拓的冒險家,善於想像的藝術家。
如果你還正在求學讀書,學業表現實在不如人,你不必氣餒,因為你的智能天賦可能是在別的地方。
想當初年少時,我也以為自己是讀書考試的笨蛋呢!